让百姓用上好药:以桑黄为例看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
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《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从资源保护、质量监管、产业升级等维度系统部署中医药发展新路径,旨在让百姓“用上好中药”。
一、国家新部署:全链条严控中药质量
《意见》提出,以提升中药质量为核心,通过科技创新、规范种植、强化监管等手段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具体包括以下重点方向:
1. 源头把控:推进中药材生态种植,修订野生药材保护条例,发展现代种业,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。例如,通过“苍术与玉米间套作”等生态种植技术提升药材品质。
2.*打击伪劣乱象:严查线上线下市场掺杂掺假行为,完善价格监管机制,建设大宗药材储备库,遏制哄抬价格及以次充好现象。
3. 全产业链升级:推动中药工业数字化、智能化,健全追溯体系,培育知名品牌,加速新药审评审批流程,促进优质优价。
这些举措直击中药产业链痛点,为桑黄等珍稀药材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。
图片来源:新华社
二、桑黄:从“森林黄金”到市场乱象
桑黄是一种寄生于老龄桑树的珍稀真菌,因含真菌多糖、黄酮等活性成分,被古籍记载具有“活血止血、利五脏、脾虚泄泻”等功效。现代研究进一步显示其潜在抗肿瘤、抗氧化作用,市场需求激增,导致市场乱象丛生:
- 以假乱真:用杂树(如松树、杨树)桑黄冒充桑树桑黄,后者有效成分含量低,价格不足真品1/10。
- 以次充好:以野生桑黄为噱头,完全忽视野外环境对桑黄的伤害力,使其消费者对“野生”概念趋之若鹜
这些乱象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,更威胁中药行业信誉,亟需政策与技术的双重治理。
三、规范化标杆:杭州桑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践
在国家政策引导下,部分企业已率先探索桑黄产业的规范化路径。以杭州桑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,其通过以下举措成为行业典范:
1. 科技赋能种植:与农科院、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,建立海宁道地全科技化桑黄智慧基地,实现道地桑树桑黄的规模化培育,活性成分远超国家标准。
2. 全产业链管控:从种源筛选、生态种植到炮制加工,严格遵循浙江省药监局颁布的桑黄标准,确保产品无农药残留、可追溯。
3. 产学研结合:依托现代技术突破野生桑黄出菇难题,推动珍稀资源可持续利用,响应《意见》中“珍稀药材仿生替代”的号召。
该公司模式印证了政策倡导的“质量优先、科技驱动”发展路径,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。
图片来源:老桑树
四、展望:政策落地与产业未来
《意见》的出台标志着中药质量提升进入系统化攻坚阶段。对桑黄产业而言,需进一步落实:
- 标准化建设:细化桑黄分类等级标准,推动检测技术普及(如DNA条形码鉴定真伪)。
- 消费者教育:普及桑黄科学功效与合理用药知识,避免盲目追捧高价野生品。
- 资本引导:鼓励资本投向规范化企业,而非炒作稀缺性推高市场价格。
杭州桑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表明,唯有将政策要求转化为技术创新与全链条管理,才能真正实现“百姓用上好药、吃上放心药”的目标。未来,随着《意见》落地,中医药产业有望在规范中焕发新活力,让“中华瑰宝”惠及全球。